咖啡行业
咖啡投资
咖啡社区
黑谷子智库
COFFINANCE指数
产区
消费
瑞幸启示:从奶茶的消费升级到咖啡的消费降级

2018-08-09 10:02:00

 

餐饮永远是最热闹的市场,奶茶的消费升级还未结束,咖啡的消费降级就已经开始了。

 

相对于奶茶品牌的遍地开花,咖啡的市场要安静许多,如果没有瑞幸和连咖啡的搅局,以星巴克、Costa、Coffebene、麦咖啡等几大品牌形成的“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维持下去。

 

升级的奶茶和降级的咖啡

 

市场因需求而变化,对新需求的捕捉、挖掘和对应的产品创新,就会衍生新的行业或者导致现有行业的革新。无疑,奶茶和咖啡行业的变化都属于后者,但在玩法上,二者互取所长,最终也会在一个战场上交锋。

 

奶茶的动作要更快些,早在15年,以喜茶和奈雪の茶为代表的新型奶茶店就已开始布局,在产品和环境上进行升级。在以Coco和快乐柠檬等街店为主导的奶茶江湖上,很快掀起了腥风血雨。喜茶和奈雪の茶都被冠以“网红奶茶店”的称号,何谓“网红”,即颜值和调性的拔升,背后是设计美学的塑造。

 

本质上而言,行业升级的核心在于赋予奶茶饮品之外的附加价值。新型奶茶店试图通过产品和环境的包装来塑造品牌的质感,构建文化属性,加深情感粘度。这明显是向咖啡店靠拢的节奏,抛开产品属性不谈,从店内装修质感到客单价,走轻奢路线的奶茶品牌已不断逼近连锁咖啡店。

 

相较于奶茶店,咖啡店更具有天然的文化气息,经过文艺青年的传播带动,咖啡店在人们心中是休闲、浪漫、慵懒的文艺气质。随着星巴克、Costa等大型连锁品牌的推广,咖啡店也具有了时尚、商务的人群认知。加上咖啡店较高的价格过滤,让人们在泡咖啡店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身份归属和社会地位自我认同感。

 

文化属性赋予的品牌价值和客户粘度,正是升级中的奶茶品牌所需要的。而奶茶店的大众消费属性,也是互联网咖啡想要的亲民感。

 

“互联网+”的潮流已袭来好几年,为外卖而生的餐饮店数不胜数,咖啡行业最近才赢来了瑞幸和连咖啡的破局。这是咖啡行业反应迟钝吗?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咖啡消费市场的特性——以场景化消费为主导。在茶饮文化为主导的中国,咖啡这个舶来品还不足以成为大众日常消费品,于是咖啡消费分裂为两大类市场:一个是以主打文化场景的咖啡店,一个是主打功能性饮品的速溶咖啡。

 

随着饮品文化的多元化,奶茶、果汁、酸奶等早已成为随处可见的大众消费品,但咖啡店依旧沿袭了其较为高冷的格调,动辄30以上的单品价格也将一大部分消费者拒之门外。

 

互联网咖啡要做的,就是打破原有的市场边界。连咖啡单品咖啡定价20元左右,瑞幸为24-27元,二者的定价既承接了原有咖啡消费者,又开拓了更为大众的消费人群。外卖推广在某种意义上剥离了传统咖啡店文化场景的属性,进一步凸显咖啡作为普通健康饮品的功能属性。补贴赠饮式的营销,更是模糊了咖啡与奶茶的调性差别,更具大众消费品的亲民感。

 

卖奶茶的不想只卖奶茶了,卖咖啡的想普及更多的人群,升级与降级终于走到了交叉区间,饮品行业的混战才刚刚开始。

 

谁才是新零售的代言人

 

无论是调性升级的奶茶店,还是自降逼格的互联网咖啡店,都披着新零售的闪亮外衣进行宣传,但到底谁更具备新零售的特性呢?

 

新零售的概念由阿里在2016年10月份云栖大会上提出,紧接着11月份政府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可见无论商界还是官方都认为实体零售行业转型势在必行。对于新零售的看法,二者都提出了线上线下融合,结合物流和信息智能化等方向。

 

根据今年《阿里研究院新零售研究报告》的最新定义,新零售是指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可见,数据驱动是新零售的核心,而大数据是未来方向也成各界共识。就这一核心而言,无疑互联网咖啡更具备优势。

 

奶茶行业的消费升级,虽然在消费体验上下了功夫,但依旧没有摆脱传统零售的路线,无论产品、服务还是环境场景,星巴克等连锁咖啡店都已经做到了极致。而唯一能建立数据库的会员系统,奶茶店也只能拿到线下的数据,线上普遍依托于外卖平台,无法通过线上系统抓取消费数据,并和用户产生互动。

 

说白了,大部分餐饮行业的线上外卖无非是给美团们做了嫁衣,丰富了人家的数据库。

 

餐饮行业是众所周知的竞争壁垒低,尤其是连锁品牌更依托于规模化的市场扩张,如果不依赖于加盟去赚加盟商的钱,想靠直营建立品牌占领市场,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背后终究还是资本的角力。大家都在同一个赛道上竞争,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厮杀战。

 

互联网咖啡的介入方式,并非单纯的新模式新玩法,本质上是基因的革新;也并非只想在潜力庞大的咖啡市场分一杯羹,所图还在于占据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其关键就在于绕开了外卖平台,自建线上点单入口,和三方物流建立独立合作关系。因此可以直接抓取用户消费数据,建立精准到个人的数据库,再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围绕用户需求提供服务。

 

以瑞幸咖啡为例,一面大肆开线下门店,一面构建线上外卖系统,看似只是多了线上业务,补贴式的营销推广还丢失了传统咖啡店所具有的调性。那如果传统咖啡品牌及时跟上线上外卖,是否就能让它白忙一场呢?比品牌,比资金,比产品积累,比文化积淀,瑞幸丝毫不占优势。

 

就在8月2日,感受到危机的星巴克终于作出反应,牵手阿里,在上海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星巴克将借助饿了么的配送体系,作为回馈也会奉送自己700万的会员信息。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和阿里合作,高调宣传的背后,不免有迫于形势的无奈。

 

作为咖啡业头号种子的星巴克,99年进入国内,目前已开店超3400家,对中国咖啡市场的教育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星巴克始终有两大坚持:一是定位中高端,走凡勃伦路线建立品牌和拓展市场,只在400万人口以上城市开店,从未设立子品牌进行下沉切入大众市场。二是专注线下消费场景,即便电商和外卖如火如荼,依旧以门店为主,不断做重做深。

 

有趣的是,星巴克一直没做的,恰恰就是互联网咖啡正在做的,某种意义上,互联网咖啡是踩在星巴克肩上入局,但又做了更具开拓意义的革新。星巴克一步一步打下的江山,没有被同类竞品威胁到,却遇上了门口的野蛮人,野蛮人还拿着新式武器。

 

现在星巴克也拿起了同样的武器,对战结局尚未可知。但针对于星巴克和阿里的牵手,瑞幸的反应却十分淡定,其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郭谨一给出了如下回复:

 

所以瑞幸咖啡为什么直至今年7月份才启动A轮融资?在此之前都是团队自掏腰包烧掉10个亿,开了600家门店。其底气就来源于自身商业基因的自信,以及对于咖啡市场潜力的看好。数据采集和分析,也最有可能会成为餐饮行业真正的竞争壁垒。

 

至于新型奶茶店和互联网咖啡,到底谁更具有新零售的基因,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

 

无论是奶茶的消费升级还是咖啡的消费降级,一个着眼于当下,一个看重于未来,都是自由市场的模式革新和边界扩张。对于消费者而言,激烈的市场竞争反倒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喝奶茶还是喝咖啡,点外卖还是坐店喝,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关键词:瑞幸咖啡

 

2879
271

市场时间

  • 美国ICE交易所
  • 美国NYMEX交易所
  • 欧洲ICE交易所

咖啡价格

05月01日收盘价

交易所 品种 价格 货币 单位
美国ICE 咖啡指数 410.00 美分
美国ICE 阿拉比卡05 422.40 美分
美国ICE 阿拉比卡07 410.00 美分
欧洲ICEU 罗布斯塔07 5,362 美元
巴西现货咖啡 日晒阿拉比卡 2,650 雷亚尔 60公斤
巴西现货咖啡 罗布斯塔 1692.53 雷亚尔 60公斤
哥伦比亚现货咖啡 水洗阿拉比卡 764.86 美元 125公斤
越南现货咖啡 罗布斯塔 130,600 越南盾 千克
美国ICE 可可指数 8,920 美元
美国ICE 可可05 9,300 美元
美国ICE 可可07 8,920 美元
外汇市场 美元指数 98.6042 美元 美元
外汇市场 巴西雷亚尔 5.8864 雷亚尔 美元
交易所库存数量 美国ICE 822,021 /
交易所库存数量 欧洲ICEU 4,245 /
换一批
  • 最新文章
  • 一周最热
  • 一月最热
  • 编辑推荐